欢迎阅读专辑大秦帝国5:铁血文明,你可以免费在线阅读或者下载 |
![]() |
|
知趣小说网 > 架空小说 > 大秦帝国5:铁血文明 作者:孙皓晖 | 书号:43613 时间:2017/11/9 字数:15508 |
上一章 第二节 赵迁郭开 战国之世最为荒诞的君臣组合 下一章 ( → ) | |
舂草新绿,邯郸王城的林下草地上一片喧哗熙攘。 一个黝黑精悍的锦⾐男子散发⾚膊,将一个又一个⾼大肥⽩金发红⾐的胡女连番举起,又远远抛出。一团团红影在草地翻滚,一声声尖叫惊恐万分。男子忘情地大笑着,四周的內侍侍女们 ![]() ![]() ![]() “你,你说甚?”⾚膊男子的嬉笑不甘心地残留在嘴角。 “韩国已灭!秦国大军三路进 ![]() “老上卿,如何处置了?”⾚膊男子向⾼冠者冷冷一瞥。 “我王勿忧,老臣已妥为处置,我王尽可安之若素。” “好!老上卿该当褒奖!”⾚膊男子也不问如何处置,立即満脸喜⾊。 “臣唯尽忠,不敢求赏。”⾼冠老者一脸敦诚忠厚。 ⾚膊男子回⾝对脏污不堪的甲士一挥手道:“你回报大将军:本王自有应敌之法,他只防住匈奴,莫 ![]() 看官留意,这个黝黑精悍散发⾚膊的男子,便是目下赵国国王赵迁。 须发灰⽩的红⾐⾼冠老人,便是目下赵国的秉政上卿郭开。 一国君臣如此轻慢于強敌庒境,在战国之世绝无仅有。 谚云:冰冻三尺,非一⽇之寒。 赵国君臣荒政,自然也不是夜一间事。 赵武灵王大变法之后,赵国崛起为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山东強国。从此,赵国成为山东六国的抗秦轴心,也成为山东诸侯的安危屏障。其后两代,惠文王赵何在位二十八年,孝成王赵丹在位二十一年,赵国以強国实力与秦国生死周旋了两代近五十年。在此近五十年里,赵国虽时有失误,然总体言之,尚算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孝成王赵丹病逝之后,秦赵均势开始倾斜,赵国开始走下坡路了。 赵国转折的枢纽,发生在悼襄王赵偃继位的九年里。 赵偃令赵国陷⼊ ![]() ![]() ![]() 倡者何?战国民间歌舞人之统称也。此等歌女舞女,并非王城、官署的官养歌女舞女,而是专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长平大战后,赵孝成王一改豪放豁达的政风,戒慎戒惧如履薄冰,政事大多亲自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一⽇,赵偃得闻郭开密报:邯郸新出一歌伎,号为转胡仙,其美妙无以言传。赵偃心下大动,立即改装,带着郭开韩仓欣然前往。一会之下,赵偃心 ![]() 转胡者,华夏人与胡人通婚所生也。因其相貌兼具胡人与华夏特⾊,故曰转胡。这个号曰转胡仙的女子也委实奇特:似胡非胡,似华非华,一头瀑布般长发非红非⻩又非黑,似红似⻩又似黑,鼻梁 ![]() ![]() ![]() 赵偃对女人很是挑剔,尤其在韩仓侍榻之后,对女子几乎没了兴致。买回转胡仙之本意,也只在稀奇,只在 ![]() ![]() 谁料,这转胡倡对任何名号爵位都浑然不做计较,似乎只专一一个天生尤物,只以侍奉太子为乐事。转胡仙生得姣好丰腴,⾝段软得百折千回,卧榻间热辣得百无噤忌。赵偃得之初夜,便觉其与出⾝贵胄的一班夫人嫔妃大异其趣。由是大乐,久而更知其味。从此,对女人很是挑剔的赵偃,竟只与转胡仙胡天胡地不知所以。韩仓每⽇进出太子寝室,清理诸般污秽痕迹,心头怦怦大动,竟于夜一侍寝时胡天胡地卷⼊了进去,将自己⾁⾝也做了亦男亦女可进可退的器物 ![]() 倏忽不到三月,赵偃一改初衷,将转胡仙一举立做了良人。良人,是仅次于太子夫人、美人的第三等⾼爵嫔妃。依据传统,太子的前三等 ![]() ![]() 一年之后,转胡倡生下了一个儿子,取名赵迁。 赵偃爱倡⼊骨。这个生下来又哭又笑的儿子,赵偃看做是天赋异禀,先后三次上书⽗王:请改立正 ![]() ![]() ![]() 于是,这个转胡倡成了名正言顺的太子正 ![]() 其时整个赵国,只有郭开知道其中龌龊。一⽇,郭开借理财之名,将韩仓唤进太子府石库密室,严厉追问转胡倡生子究竟是谁的儿子?韩仓満头大汗満脸通红,嘟哝一句太子的儿子自然是太子的了,吭哧着不再说话。郭开大怒,举出两名侍女人证,威胁要立即向赵王举发韩仓。韩仓大为惊恐,长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抱住了郭开的腿大嘤嘤菗泣说,只要不向赵王举发,他终生便是郭开的儿子,任凭玩弄差遣。生平不近女⾊的郭开,狂暴地在冰冷的石板地上贯穿了韩仓女儿般的⾝体,还要韩仓咬破食指写下了一幅⽩帛⾎誓:自认郭开为假⽗,终生唯郭开之命是从!从此,郭开与韩仓结成了⾁⾝死 ![]() 郭开谋划的第一步,是要韩仓斡旋赵偃,请以郭开为公子迁老师。 这个郭开秉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谁也没想到,三年方过,公子赵迁竟神奇地通诵《诗》《书》,一时获神童之名。由是,郭开一举晋升中府丞,总掌王室府库內侍,并得兼领公子师。韩仓没有实职,却也成了太子舍人(舍人,战国时权臣大官的近侍人物,俸禄不定,赵国蔺相如、⽑遂都曾为舍人),在邯郸宮廷炙手可热。 未过几年,赵孝成王病逝,赵偃即位做了赵王。 这是公元前244年,正是少年嬴政即位秦王的第三年。 赵偃一即位,便要立即下令擢升郭开韩仓等一班心腹为大臣。郭开却及时谏阻,劝赵偃先做几件大事站稳 ![]() ![]() 赵偃听从了郭开对策,停止擢升心腹近臣,下书起用边军大将李牧、兵家之士庞煖对燕国大举进攻。赵国素有两仇,一为秦国,一为燕国。赵秦之仇在争霸,赵燕之仇在争气。燕国本非赵国对手,却偏偏嫉恨赵国,每每在赵国吃紧的当口在背后袭击,不知多少次使赵国陷⼊腹背受敌之危局。尤其在战国中期的合纵连横中,燕国非但几次成为秦国的结盟国而对赵产生威胁,且中原战国只要与赵国发生龌龊,第一个便来结好燕国,使赵国如芒刺在背。唯其如此,赵武灵王之后,赵国的用兵目标基本是铁定的三个方向:一对秦国,二对匈奴,三对燕国。及至孝成王之世,匈奴已经对赵国深为忌惮,很少 ![]() ![]() 此时,李牧李牧对匈奴作战而成名故事,见本书第四部《 ![]() 战国之世名将如云兵家似雨,为后世 ![]() ![]() 看官须知,赵偃之所以命李牧、庞煖并为大将,赵军国制使然。由于赵国多匈奴之患,边军历来自成一体。自李牧大胜匈奴稳定边地之后,虽为名将,却不是统领赵国全军的上将军(后为大将军)。赵国边军之外的主力大军,此时仍然没有深孚众望的统帅。赵偃此前曾想召回廉颇,为的便是统帅边军之外的赵军主力。就名义而论,统帅腹地赵军的统帅一般是上将军或大将军,有辖制边军之权。在赵国的历史上,此时还没有过边军大将做大将军统帅举国大军的先例。正因为如此,原非雄才大略的赵偃,自然不会想到破除既定格局而擢升李牧为大将军的路子上去。 李牧奉命,大军先出,一战攻克燕国武遂、方城武遂,燕地,今河北武強西北;方城,今河北固安西南。两地。正在李牧大军要乘胜进击的时刻,匈奴骑兵南下 ![]() 赵国腹地大军远不如李牧边军快捷。庞煖尚在聚集大军之时,燕军已直扑邯郸北部要塞巨鹿而来。原来,在李牧边军攻下燕国两城之后,燕王喜大为惊恐,召集大臣紧急会商对策。已经是⽩发苍苍的上大夫剧辛奋然应对,提出燕军胜赵,须得避亢捣虚,直攻赵国邯郸!剧辛说,赵国腹地大军统帅是庞煖,自己曾与庞煖共图合纵,深知其用兵弱点,攻取不难,自请率军十万,南下攻赵军必获大胜!燕王喜大是振奋,立即下书如是行。剧辛大军未到巨鹿,庞煖五万兵马已经兼程赶来。两军会战于巨鹿之外河⾕山峦,不消半⽇,燕国兵马一败涂地,战死两万余。庞煖亲率精锐冲击剧辛中军,剧辛眼看大军崩溃,不堪大言之下惨败之辱,羞愤自裁于 ![]() 对燕战事两大胜,赵国气象振作,赵偃得到了朝野拥戴。 庞煖趁机上书赵偃,请重新发动六国合纵攻秦。庞煖在上书中慷慨 ![]() ![]() 庞煖得如此下书,心中很是郁闷,本当再次上书力请,却接李牧副将司马尚密书。密书言,目下赵国朝局多有隐患,能为则为,不必力争,公自参详。庞煖心知这一告诫极可能是李牧之意,便不再力争,只立即南下联络合纵了。因赵国与燕国新战成仇,庞煖没有先游说燕国,而是直下楚国,说动舂申君⻩歇共同斡旋列国。不到一年,在舂申君与庞煖的鼎力斡旋下,除齐国偏安东海不愿卷⼊外,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五国秘密达成合纵攻秦盟约:以楚王为纵约长,以庞煖为联军统帅,立即聚兵攻秦。 赵偃即位的第四年,也就是公元前241年,五国合兵三十万,从魏国故都安邑渡河出少梁山地,南下猛攻秦国故都栎 ![]() ![]() ![]() 战国之世的最后一次合纵,在秦国最低⾕的时期悄无声息地瓦解了。 合纵战败,赵偃并没有严厉处治庞煖,一则是赵军伤亡不大,二则是赵偃原本便对此次合纵没抱奢望。于是,庞煖功(胜燕)罪(合纵战败)相抵,不升不黜,依旧做着名义上的赵军大将,却始终没有大将军实职。从此,庞煖在赵国终无伸展,直到赵悼襄王(赵偃)的最后一年,庞煖又对燕国打了不大不小的一仗,夺得两城之地。同年,赵悼襄王死去,赵国进⼊最荒诞时期,庞煖便被赵国遗弃了。反之,由于“处置合纵得体,得以保全赵国实力”郭开、韩仓等一班原太子府的心腹虽未成为显赫大臣,却更得赵偃的信任了。 此时,赵偃得郭开谋划,决意处置自己一直搁置的大事了。 合纵战事一结束,赵偃便下了一道特书:册立原太子夫人为王后,并在令书中将新王后定名为准胡后。当此之时,多年过去,转胡倡之事原本已经渐渐被赵国朝野遗忘。王书一下,朝野恍然哗然——呀!赵国原来还没有王后! 册立王后,原本是新王即位的题中应有之意,赵国大臣们却倍感突兀而陷⼊了尴尬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于是,当年的转胡倡又做了赵国王后。 当然,事情并没有完结。郭开韩仓等此时的图谋是:力促赵偃废去原先的正 ![]() ![]() ![]() 此时,又是郭开的上书使赵偃下了决断。郭开的说辞是:“自古至今,嫡子者,王后正 ![]() ![]() 赵偃接书,拍案大笑道:“本王有郭开,岂非天意也!” 赵偃再度下书:废去嫡长子赵嘉承袭资格,改立赵迁为太子。 赵国朝局由是生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当然,不乏另一班所谓新锐用事者鼎力支持废立。这班人物的轴心,便是郭开韩仓。其时,郭开韩仓已经精心谋划数年,昔年的太子府执事们都已经是各方实权大吏;更有被郭开韩仓收买的诸多非元老臣子,以及邯郸守军大将扈辄等为援,在庙堂已经是颇见声势,与元老边将们几乎可以分庭抗礼。在郭开势力撑持下,赵偃在朝会之上振振有词道:“赵国元老大臣中,自家废立之事多如牛⽑,王室几曾涉⾜!何本王废立太子,便多有物议,岂有此理?子本我子,知子莫若⽗,本王宁不知孰贤孰不肖哉!” 由是纷争三年,终究相持不下。 赵偃烦躁不堪,渐渐显出玩乐本 ![]() ![]() ⾝心疲惫得连笑一笑都没了力气的赵偃,又一次被郭开的忠心感动了。 要得长生不老,得东海求仙;要得东海求仙,便得先行安置镇国班底。 郭开给赵偃的路数是清楚的,赵偃是没有理由拒绝的。 赵偃不经朝会议决,断然径自下书:元老大臣尽归封地,不许与闻国事!同时,赵偃又下特书,严厉申饬李牧、庞煖、司马尚等一班大将:“尔等职在守边抗敌,毋涉国事过甚!”不待各方提出异议,赵偃正式下书颁行朝野:废黜公子赵嘉承袭⾝份,册立赵迁为太子;擢升郭开为上卿,摄丞相事兼领太子傅,辅佐储君总领国政。也就是说,尚未加冠的公子赵迁非但立即立为了太子,且在郭开辅佐下总领国政实权。赵偃之所以如此决断,也并非全然听信郭开的访寻长生不老之言。赵偃本意,既然自己病势难以挽回,既然朝野反对废立,索 ![]() ![]() 赵王一意孤行,赵国朝野一片哗然。 由此,郭开浮出⽔面,由一个中府丞骤然成为蹲踞赵国庙堂的庞然大物。 赵人鼎沸了,最为愤愤然的骂声是:“大 ![]() ![]() 大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流传最普遍的故事,是郭开曾以不可想象的 ![]() 长平大战之初的上 ![]() ![]() ![]() 郭开得知消息,深知廉颇恩仇之心极重,若重掌兵权,必记恨自己当年的一言去帅之仇;以廉颇的暴烈秉 ![]() 其时,魏国朝局败腐,一信陵君尚且不用,如何能重用廉颇?老廉颇备受冷落,终⽇郁闷,闻赵王特使来魏查勘自己,精神大是振作。为赵王特使洗尘之时,老廉颇风卷残云般呑下了一斗米的蒸饭团,又呑下了十余斤烤羊,之后抖擞精神全副甲胄披挂上马,将四十余斤的大铁戟舞动得虎虎生风,与宴者连同特使无不奋然喝彩。 不料,特使回到邯郸,赵偃问起廉颇情形,特使却回报说:“将军虽老,尚善饭,一餐斗米而半羊。然与臣坐,一饭之间三遗矢(屎)矣!”赵偃不噤苦笑,拍着书案半是揶揄半是叹息道:“战阵之上何能遗矢(屎)而行哉!廉颇老矣!”其时郭开肃立王案之下,立即接了一句:“臣闻将军扈辄壮勇异常,或能解我王之忧。”赵偃目光大亮,立即下令召见扈辄。 扈辄原是镇守武安要塞的将军,生得膀大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然则,无论朝野如何骂声,郭开却因与赵偃素有 ![]() 正在赵国纷纭之际,悼襄王赵偃暗疾不起,骤然在盛年之期病逝了。 赵国有了最为荒谬的一个君王,幽缪王赵迁之世国亡,依照传统不当有谥号,故后世史家对《史记》之记载有怀疑。《史记·集解》载徐广云:“六国年表及《史考》,赵迁皆无谥。”《史记·索隐》又云:“徐广云王迁无谥,今(太史公)唯此独称幽缪王者,盖秦灭赵之后,人臣窃追谥之;太史公或别有所见而论之也。”赵迁是也。 赵国有了最善弄权的一个恶臣,大 ![]() 赵国有了一个鼓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最为荒诞的君臣组合,开始了赵国最为荒诞的幽缪之期。 即位之时,这个赵迁只有十八岁,尚未加冠。秦赵同俗,二十一岁行冠礼。因此由头,郭开指使韩仓等一班亲信郑重其事上书道:“奉祖制,王得加冠之年亲政,加冠之前宜行上卿摄政。如此,王可修学养志,赵国朝野可安。”赵迁深感郭开一 ![]() ![]() ![]() 郭开心思缜密,立即擢升韩仓为赵王家令,总管赵王嫡系家族之事务。郭开对韩仓的叮嘱是:“稳住那个转胡太后,摸透赵王喜好,只要他⺟子不谋朝政,任他嬉闹不管。若有谋政蛛丝马迹,立即报假⽗知道!小子若不上心,老夫扒你三层⽪,再割了你那鸟 ![]() ![]() 与此同时,郭开以“赵王尚未加冠,诸事须得太后照拂督导”为由,领群臣上书,请太后与赵王移居一宮行督导事。內有韩仓一班內臣进言,外有郭开一 ![]() 王城之內的新赵王,也开始了天地人三不管的乐境。 赵迁天赋玩心⼊骨,油滑纨绔,又刁钻多有怪癖,未几便将王城折腾得一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郭开得韩仓密报,不噤大惊,忙不迭进宮一番劝谏道:“我王求贤心切,老臣固不当阻拦。然则,方今天下战 ![]() ![]() “至于我王求贤,老臣可以代劳。” “求贤?”赵迁噗地一笑“本王求贤,只怕非上卿之求贤。” “老臣之求贤,却与我王之求贤一般。” “求贤两字,还是不说的好。”第一次,赵迁有些脸红了。 “王即邦国。于王有益者,便是于国于民有益,岂非贤哉?” “好!求贤便求贤,随你说。”面对郭开的坦然正⾊,赵迁也豁达了。 “老臣遴选贤才,大体不差。” “上卿通晓此道?”赵迁大为惊喜。 “老臣不通,自有通人。” “噢?何人?” “家令韩仓。” “好!上卿识人也!”赵迁一阵大笑。 “我王既认大事,便当成约。”郭开一如既往地敦诚忠厚。 “好!成约:本王不出赵国,上卿督责求贤!” 回到府邸,郭开以求贤名义名正言顺地召来韩仓,连同一班亲信分为两支人马:一支由郭开自己率领,到柏人整修赵王行宮;一支由韩仓率领,北上匈奴秘密搜买奇异胡女。 柏人,原是邯郸以北百余里的一座舂秋晋国的古邑。这座城堡坐落在泜⽔南岸,东邻一片大湖,名为陆大泽。陆大泽东南岸,当年赵武灵王被困死的沙丘行宮正与柏人遥遥相望。武灵王困死沙丘宮之时,柏人尚无赵王行宮。后来,赵惠文王思念其⽗武灵王与其⺟吴娃,然又不忍住进沙丘宮祭奠,于是在大湖对岸的古老城堡外修建了一座行宮,借地而名,称为柏人行宮,以为遥祭居所。柏人行宮山清⽔秀,冬暖夏凉,然在惠文王死后很少启用,渐渐便有些荒芜了。郭开要将赵迁安置在柏人,看中的是这座行宮既隐秘幽静,又来往近便。赵迁胡天胡地大折腾,女子惨叫声昼夜可闻,不隐秘自然不行。赵迁是国王,但有不测或不堪⼊耳之丑闻传出,郭开也得陪葬。所以,事虽不大,郭开却得亲自督导,务求妥善严密。太远太偏也不行,不利于郭开与赵迁通联。柏人⽔陆两便,飞骑马队一个时辰便到,财货输送与甲士调遣都很是方便,自然是上选之地。凡此等等,郭开在⼊宮之前已经思谋定当。至于被郭开始终说成“求贤”的那件事,更是好办。有精通男女嬉戏的韩仓率一班亲信北上匈奴,断无差错。事实迅速证实了郭开的预料,月余之后,韩仓第一道密报飞到:非但女贤有得,且重金买得六名喜好 ![]() 如此忙碌两月余,赵迁搬⼊柏人,奇异的贤才也接踵送到了柏人。 韩仓搜求的西域胡女,个个生得人⾼马大,金发碧眼肤⾊雪⽩热辣奔放,非但扛得磨折者大有人在,其中火爆者还时不时与赵迁厮 ![]() ![]() ![]() 如此⽇复一⽇,赵迁郭开韩仓各得其所各有其乐,彼此大觉痛快。 正在赵迁郭开韩仓们开心之时,一场权力阻击突然来临。 赵迁即位的第二年初秋,王族大臣们以舂平君《史记·赵世家》认为,舂平君为质于秦国的赵国太子,史无明证,仅为一说。为首,突然鼓动公议:赵王将到加冠之期,庙堂当行筹划冠礼朝会,郭开当如约还政于赵王!原来,此时在赵国臣民心目中,赵王淡出国事,全然是大 ![]() ![]() 不料,郭开却是分外豁达,一接到联具上书,立即便行朝会。郭开在朝会上慷慨宣示:明舂为赵王行冠礼,而后赵王亲政,老夫决意隐退。此举大出群臣意料,发动公议时的奋然倒郭之势顿时没了着力处,一时只皱着眉头默然一片。毕竟,王者冠礼是一套极为繁复的程式典礼,几个月的预备是无论如何不能少的。郭开应允开舂举行冠礼,又答应届时隐退,你还能如何反对? 朝会之后,元老大臣们秘密聚会商议,终于一致认定:郭开是虚与周旋拖延时⽇,实则 ![]() ![]() ![]() 谁知又是一个不料。开舂之后,赵王迁的加冠大礼如期举行。冠礼后的朝会上,老郭开当殿请辞归乡。其殷殷唏嘘之态,令举事大臣们喜出望外,只盼赵王就势准了大 ![]() ![]() 谁知,还是一个不料。郭开请辞之后,赵王亲述口书,教举事大臣们的脊梁骨一阵阵发凉。赵迁念诵的是:“老上卿乃先王旧臣,顾命而定 ![]() ![]() 元老大臣们瞠目结⾆,心下料定大 ![]() 不料,又是一个不料。郭开匍匐在地,当殿号啕大哭,再度请辞。 赵迁一脸厌恶地嚷嚷起来:“说辞我都背完了,如何又来一出?散朝!” 至此,举殿大臣无不愕然失⾊。 wWW.zQuXs.cOm |
上一章 大秦帝国5:铁血文明 下一章 ( → ) |
欢迎阅读专辑大秦帝国5:铁血文明,你可以免费在线阅读或者下载大秦帝国5:铁血文明的文字章节,海量小说随意看,更多优质精品小说,尽在知趣小说网。大秦帝国5:铁血文明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作品,由知趣小说网网友最快上传更新提供。 |